“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记我所特聘教授、生命学院院长林海帆

发布者:冯明静发布时间:2019-11-08浏览次数:100

作者:刘三宏 时间:2018-5-10



近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merican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AAAS)和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Academy of Sciences,NAS)先后在官网公布新一届院士名单,我校免疫化学研究所特聘教授、美国耶鲁大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终身教授、耶鲁大学干细胞中心创始主任林海帆教授接连当选,荣膺新科美国“两院院士”。


林海帆老师于2013年6月受聘为我校免疫化学研究所特聘教授,2014年4月受聘为我校生命学院院长。在过去的几年中,林老师在领导生命学院的学科发展、人才引进、以及在免疫化学研究所的科研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下面就通过几件他与实验室成员之间的小故事,从侧面来展现林老师在上海科技大学的日常科研生活以及教书育人的风采。

林老师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当天摄于耶鲁办公室前

(美国当地时间201851日)


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


王自凤同学2013年进入林老师实验室攻读研究生学位,是林老师在上科大招收的首届研究生。当时,学院要求每位毕业生在3月中旬之前有论文被接受或发表,才能进行当年的毕业答辩。接到通知时,距离3月中旬只有约3个月的时间,时间非常紧迫。为了王自凤同学能顺利毕业,林老师在回国期间,数次和我们一起认真讨论分析了课题的所有数据,并归纳整理出论文的整体框架。王自凤同学以此为基础,迅速补齐了所需的实验数据。此外,论文写作投稿阶段正好赶上农历新年。大年三十晚上,林老师在耶鲁、王自凤同学在上海、而我则在河南老家。我们三人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逐一讨论文章中的数据分析等各项细节,在讨论中度过了农历新年。最后,以王自凤同学为第一作者的文章在3月中旬前顺利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由于该工作首次系统阐明了PIWI家族蛋白PIWIL4在人类乳腺癌中的功能,被Faculty 1000推荐为“特别重要的论文”。从上面这件事情,可以看到林老师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他总是处处为学生着想,希望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林老师讨论王自凤同学课题时的手稿



科研是他最大的兴趣爱好


林老师对科研充满了热情,只要谈起科研就从不知疲倦。他常对我们说:世界上没有比科研更好的职业了。林老师只要没有其他事情,一定会参加我们实验室每周四上午(美国时间周三晚上)的组会,无一例外。由于他在耶鲁实验室的组会也是在美国时间的周三举行,所以他每次参加完耶鲁实验室的组会,紧接着就会参加我们实验室的组会。往往在组会结束时,已经是美国当地时间的凌晨时分了,而在很多时候,他还要在一大早赶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真心辛苦。但林老师从来不觉得累,并乐在其中。林老师对待科研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有温度的科学家


不少科学家往往给人们的印象是高冷,但林老师是个平易随和、有温度的科学家。林老师实验室有个传统,就是在每位博士毕业时,他会篆刻一枚印有该博士名字的印章给毕业生。今年,在我们实验室2013级博士研究生杨依颖同学毕业时,林老师专门刻了一枚印有“杨依颖”的印章送给她,篆刻水平非常高,这得益于林老师在篆刻和国画方面的深厚造诣。林老师无论对学生和工作人员,都充满了慈父一样的关爱。每逢组里的工作人员遇上结婚生子这类喜事,林老师都会非常用心地亲手制作精美的礼品送给大家,以示祝贺。

林老师为庆祝杨依颖同学博士毕业而篆刻的印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林老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完美诠释了“师者”这两个字的含义。衷心希望未来涌现出更多像林老师这样有温度和高度的科学家,温暖世界、探索未知,用科研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

林老师与他在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的实验室成员合影(摄于20184月)